从组织规律角度认识政治建设
重视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新时代,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呢?要说清楚这一背景和重大意义,就涉及究竟如何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理论逻辑和规律。
组织规律的视角
组织,是具有共同理想和愿望的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两条基本规律是必须遵循的:一是“心往一处想”,即组织的所有成员对组织的认知和发展等基本问题上,必须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意志。二是“劲往一处使”,即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原则,使组织的全体成员在行动上保持协调一致,形成最大的合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高度发展的政治组织,无疑也必须遵循一般的组织规律,同时又有其特殊性。
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政治性是第一属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备政治性的同时又有工具性。工具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殊属性。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人民群众的工具呢?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但是人民群众由于缺乏组织性,在维护自身利益、争取更大利益时,很难达成目标。而用科学思想和严密的组织体系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由于具有先进性,能够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他们处理不了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共产党也就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工具,担当起了为人民服务的重任。
根据组织运行的规律,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能够将众多具有共同愿望的一个个分散的个体凝聚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产生强大的组织效能。中国共产党是由众多具有远大理想和共同目标的党员组成的,全党对于组织的根本性质、历史任务、完成任务所采取的路径、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全体党员必须具备的品质、素养、能力等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形成了共同的思想意志。但是,思想上达成共识只是前提,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心往一处想”不一定能够产生“劲往一处使”的组织效能。因此,要实现组织效能,还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确保全体党员在行动上保持步调一致。
基于组织存在和发展的这种基本规律,我们可以看出,行动一致,即高度的集中和统一,是我们党的组织存在的前提,是作为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没有集中和统一,就没有组织,没有政党。由此可见,作为组织的政党,关于自身建设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必须以保证党的集中和统一作为实践的根本导向。因此,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严明的政治纪律以及严肃的党内生活等方式,保证全党凝聚思想、行动一致,从而维护党的集中领导和团结统一,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效能。
组织运行的规律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把握好方向,保证全党行动一致、团结统一。政党是政治组织,而中国共产党又担负着人民群众赋予的崇高使命,这决定了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政治建设在内的所有措施都必须以完成政治使命为前提。党的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组织的整体合力,实现政治理想。只有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党有效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组织合力。这是新时代党完成人民群众赋予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根本的政治保证。
巩固好基础,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觉悟。思想上凝聚共识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发挥组织效能的基础。根据领导学的基本理论,信仰会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动力。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筑牢思想根基,让每一个党员始终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筑牢底线,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政治建设有底线,那就是纯洁性,即按照党章的要求满足作为组织成员的基本要求。保证党组织和党员的纯洁性,要依靠严明的纪律。纪律是保证组织效能发挥的刚性保障,对于党的政治建设而言,就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只有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在党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
落实保障,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这一制度能够很好地实现组织成员“劲往一处使”的效果。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就是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保障党的集中统一,才能保证制定和执行正确、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组织力量大小的关键在于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了充分和有效的发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就要调动每一名党员的积极性,以此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集中全党的智慧,充分地发挥出组织的力量。